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师德建设 > 师德征文比赛 > 正文

论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21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张晶

前些天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离职演说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在网上颇受欢迎,相信许多同仁都已经仔细阅读,并会发出同样的感慨:的确,目前的中国高校行政化、权力化日趋严重,并且在某些不合理的制度约束下,高校的教育水平并未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真正有所提高,相反却是下降的。例如,对照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的2011-2012年和2010-2011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国大陆大学的排名有明显下滑趋势。当然,我们不能仅以排名高低来评判中国的大学,但是中国高校已经陷入教育危机早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现在但凡有些经济基础的或者是有门道的家长,不都想方设法地将子女送入国外的大学去接受教育吗?高校教师但凡要发文章、报课题、获奖励或是评职称,不都要面临人情往来这一关吗?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在大声疾呼:中国的大学该到反思的时候了!

作为一名从事了近20年专业教学大学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和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中国的大学应该培育当代大学精神,并让这种精神融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既能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过程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令其不断传承下去,又可以通过校方、老以及学彼此间动态反馈不断凝练升华,形成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大师是一个大学的脊梁、砥柱,只有大师才能彰显出大学的精神和品格!然而,今天中国的高校里还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呢?在一个连基本的自我精神和价值底线都不能捍卫的学校里,还可能造就出大师吗?

没有了大师的大学好比失去支撑的空中楼阁,而没有了大学精神的大学则像失去了灵魂的空壳。人们常说,大学的魅力正在于她的精神,因为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一个大学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更是一个大学所具有的独特气质的时代标志。大学精神维系着大学未来的命运,决定着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及发展方向。所以,大学精神之于大学正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是大学的立足之根本。

君子务本,其命维新,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基石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创造性无疑是核心特质,不仅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不同的发展潜能,需要学校给予因材施教,而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于是创造精神自然成为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史事实上就是科学史发展过程的展现必然也是一个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扬弃过程,她不仅允许各种观念和思想并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术争鸣,而且应包容新观念、鼓励新思想,还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这其中的本质就是不媚俗,具体表现为既潜心向学、进行纯粹的学术研究,又引领社会、敢于不随波逐流正如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战时西迁途中曾对学生说过的乱世道德堕落,历史上均是,但大学犹如海上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标准。所以,大学天然地反对功利,必定会与社会即时的、功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学人应该是社会中最有德性和理性的一族,针砭时事,责无旁贷

二、高校教师在培育和传承大学精神中的作用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之道必以育人为本,全面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并促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充满爱的情怀。毋庸置疑,大学精神的这一根本宗旨是由高校教师完成的,他们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更会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渗透出大学的教育理念,进而将大学精神传承给学生,所以教育部要求高校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恰好体现出高校教师在培育和发扬大学精神中的主导作用。

(一)立身行己,培育大学精神

高校教师是大学精神的创造者,对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缔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是社会中最具现代知识的群体之一,并往往是新生事物的倡导者、创新思想的践行者,正是他们凭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促使大学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教师是大学校园永恒的主人,教师的形象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因此,高校教师能否立身行己,势必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并且在一届一届的学生中传递下去,最终形成整个学校的传统。如前所述,一所高校的大学精神并不是指美丽的校园环境、完备的硬件设施,而是校训、学风、教风、传统、学术水平等价值层面的表现,并且也只有这些真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实实在在的影响因此,一个大学要培育出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首先就要通过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来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教师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导致原本纯净的大学校园、学术殿堂也出现了各种怪现象,这一方面需要高校教师洁身自好、按行自抑,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强化管理制度,给予教师可以安心教研的环境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风,并促使教师恪守学术规范,进而逐步凝练成严谨博学、韬光养晦、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传统。

(二)孜孜不倦,传承大学精神

雅斯贝尔斯说,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合乎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所以,教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规范,会在其与学生的授课、交流及其他接触过程中逐步渗透到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中,从而传播和继承大学精神。大学阶段,学生基本都已成年,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大大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立场出发,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给予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正确引导。人们常说,一生中如能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师,那将是莫大的幸福。的确,好的老师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他会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他会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师生关系上建立起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充满人情味而又不违背原则的亲密关系,他还会与学生成为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在一批批学生中传递着大学文化。这种师生关系的确立、巩固与代代相传,不仅是大学精神酝酿与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大学精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三、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一个大学的灵魂,赋予大学生命活力;它的存在使大学不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这些的建筑群落,而是形成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聚集地,是令世人向往的发现真理、升华人性的学术殿堂在一个拥有大学精神的高校中,你不仅仅可以聆听到大师的教诲,更能够从每一位普通教师身上感受到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因为大学精神能够将优秀的人才凝聚起来,满足他们渴望丰富精神生活和实现理想抱负的需求;当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已经融入教师的学术良心和道德行为中,就能够激励教师去继承先辈们未完的事业、去勇敢追求人类进步的真谛。

在以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的传奇人生为原型改变的美国电影《美丽人生》中,一个镜头始终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那就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如果一个教师能受到同行的尊重,那么他将会在一个专为教职工服务的茶吧里得到别人自愿送给他的钢笔,收到的钢笔数量越多就意味着这个教师越受尊重。尽管纳什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但是他在博弈论方面的成就却是人们公认的,因此在他的桌前摆满了钢笔。纳什要感谢普林斯顿大学,因为如果没有普林斯顿的宽松学习氛围,就不会有纳什均衡的诞生;因为没有普林斯顿大学这块自由圣地的宽容包纳之心,特许他这样一个疯子在大学里自由出入,就不会有他康复的那一天。虽然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这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但是没有人敢歧视他,因为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我想这就是大学精神,只有在这样的大学精神下,才会连续产生各个学科领域里的大师,才会不断涌现出追随时代发展脚步的先驱者,也才会形成持久发展下去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四、未来山东财经大学的大学精神及师德建设

国内的知名院校在历经百年的发展都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如 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北大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精神。相比这些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是一所新校,她既可以依托原来两校具有的校园文化传统,再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新的特有的大学精神还可以针对当前国内高校存在的一些弊端,采取新的理念、新的制度创造出新的大学精神。我希望这种精神能赋予学校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不同的思想可以相互碰撞;能令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在工作与学习中体味到追求真理、徜徉于学术海洋中的快乐;更能促使我们的学校积淀下不同于其他大学的特有气质,最终能够促使山东财经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世界知名大学。

为此,应该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大学精神构建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既要通过建设高尚的大学精神来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又要通过建设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队伍来推动大学精神的发展。当今世界,大学已经从象牙塔的峰顶回归到尘世,大学的发展不能脱离现实,但是大学毕竟不是政治、经济机构,她自己的精神内涵,她的发展需要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的支撑,而这些精神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离不开大学人——高校教师的精神素养。合理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高尚的师德表现自然可以培育和传承大学精神,让教师将高尚的人生目标、智慧的头脑、博爱的胸襟、高度融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法律及民主的观念传递给一届届学生,并通过学生再传播至社会,共同铸造我们大学精神的辉煌未来

上一条:多情春风化雨忙 下一条:永志难忘的大爱情怀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山东财经大学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