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师德建设 > 师德征文比赛 > 正文

重塑师道尊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21

重塑师道尊严

工商管理学院 范志毅

Fanzy0010@163.com 13864152708

唐代韩愈在其著名的《师说》一文中谈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从本质上给予了教师一种角色的定位,确实是恰到好处。可在现实中,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这种角色在不断地被人抛弃,甚至被消解,以至于有人将我们的大学称之为文化沙漠。一些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文化名词逐渐进入到我们的视野,直至被某些人喻为所谓的经济文化现象,老师已经不再是老师而成了老板,学者型官员演变成官员型学者,教授衙门化,行政大学等等。我们的这片文化净土,师道人格净土被介入了太多本来就不该有的权力与金钱因素,被污染的满目疮痍,令人痛心。民国教育家梅贻琦曾曰: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乃自由学术之谓也。没有大师的大学,不能称之为大学。试问一个思想被禁锢,行政官僚化模式下的大学,何以能产生大师?行政模式下的重塑师道尊严,戴上行政级别帽子的学者,被官员压制下的精英良师,到最后无非会变成重塑领导尊严的牺牲品,怎么可能会回归充满自由、民主、学术、人文情怀的文化象牙塔呢?所以,新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重塑师道尊严。

重塑师道尊严,首先是一种现实的需要。民主是人类精神和现实的追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者从大学中充分吸吮了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的精髓,并由此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最终敲响了中世纪灭亡的丧钟。正是由于大学中珍存了民主、人权、自由的种子,并没有因为政治的黑暗而将其无情的毁灭,才会有现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大学是民主得以追求的珍贵思想宝库,同时民主更促进了大学的繁荣,清末废科举、设学堂、兴大学,知识分子涌入大学,出了无数的中外大师。重塑师道尊严,必须首先确立民主,民主与尊严并不是一对矛盾的代名词,而是价值的统一体,给予并保障个人充分的民主,才是最大的尊严。即使在国家与社会中达不到民主的理想状态,那起码在大学中民主应得到充分的保障,民国时期的大学不就是处在这样一种政治态势之中吗?司徒雷登带领下的燕京大学可谓是师生民主的典范,然而《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及后来燕大被撤销,最终代表着中国民主文化大学的最后终结。行政化、官僚化、腐败化、衙门化是大学走向民主与繁荣的禁锢者,必须有效的加以祛除。在最近的诺贝尔奖一一公布的时刻,我们中国的大学却给出了另类的回答,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及常务副校长,当然也是教授,因涉嫌贪污腐败被立案侦查,这在号称知识育人的武大,号称人类灵魂的大学教育界影响是何其恶劣!在现实层面,如果大学中教师都去争夺所谓的行政级别,一旦官袍加身,加上社会中行政领导思维的不良影响,学生不成其行政下的下属,又能是什么呢?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何以建立?国人本来就有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教师被戴上行政级别的帽子,很容易满足于我是领导的优越感,现实中我们的大学充分地验证了这一点。现在社会中存在不少睁着眼说假话的知识分子,说大学公权力的介入能更好的执行人民的意志,而公权力不正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的体现吗?理论上如此,可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公权力在实际运行中已经缺乏了民主的正当性。公权力不能在大学中生存,那只会变成禁锢大学民主、自由、学术的枷锁。既然谈到大学中重塑师道尊严,当然要确立民主,但首先要对师道有正确的理解,不能泛泛而谈,师道是一种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有机体,而不是单一的去谈教师自身的师道尊严问题,这种联系的整体要靠民主加以保障。我们认为,实现大学民主,在去行政化的前提之下,要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达到平等,有职务也只是以保障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平等为前提的,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以现代民主与法制的模式去保障师道尊严的建立,这是当代社会制度的根本,仅仅想去回归单纯的师道尊严,是某些知识分子对现实教育生活的忧虑而产生的,但这种思考只停留在表象层面,没有触及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再回归到那种塾师三尺教杆于学童,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的时代,那是不现实的。这种思潮是违背现代科学民主的精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顺应大学精神、理念和思想开放的时代潮流,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时代认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有了科学民主创造的大学氛围,再谈学术自由对师道尊严的建立才会更有意义,平等的师生关系,人人都有发言权,自由表达学术思想的权利。自由的学术表达,乃是公民思想自由权的充分体现。一个真正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人人得而到自由发展的大学校园,才会体现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和尊严。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我们不能不感叹,在那样的一种政治统治之下,北大创造了她最辉煌的历史,这与他的个人魅力和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记得,当时一名四川籍的女知识青年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要求到北大入读,蔡元培很快就有了回信,虽然对其进行了委婉的拒绝,可这一小小的回信举动,也足以让我们汗颜了。试想在当代,很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信有去而无回。在现在这样一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学这片难得的净土,不能再被污染了,充满无尽学术自由的大学才是我中华大学之根本。

中华文化得以存续五千年,足以显示出她的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及深厚文化底蕴。但是再优秀的文化,不以现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伯夷叔齐固然还存在,可现在已明显缺乏了代表性。如何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明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礼记》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师德、师尊、师职等。关于师德,我国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才有资格教育他人,才能让他人信服,成为他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都体现了这个意思。师德之所以重要,是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其知识结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都能够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要培育有道德的人,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关于师尊,所谓师尊,就是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领路人和辅导者,必然要保持一定的权威性。基于这种权威性 而产生的敬畏感甚至崇拜感,往往能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力。弘扬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合理成分 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对待祖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师道尊严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积极汲取其中的合理成分,使之为今天的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加强师德建设。当今社会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多变,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一些腐朽落后观念仍然存在。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挑战。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当切实注意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做到慎独自律、安贫乐道,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以良好形象和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重塑师道尊严需要完善的教师制度作保障,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健全和完善相应各项规章制度。

上一条:师德建设应与时俱进 下一条:善为师 美其道且慎其行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山东财经大学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