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师德建设 > 师德征文比赛 > 正文

师德建设应与时俱进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21

师德建设应与时俱进

浅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问题与对策

工商管理学院团总支 郭丽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国家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对高校教师而言,因其所面对的学生正是人生观的发展、确立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调整品德结构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面前树立起更高的道德形象、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和典范更是必然要求。

为人师表,不仅是对人民教师道德的重要规范,而且是我们这个古老文明民族中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尽管社会制度几经变迁,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应起表率作用的观念却代代相传。

然而,时代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新事物、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知识论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已难以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教师群体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探索高校师德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对于解决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突出矛盾,全面推进高校教师素质提升以及大学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教育的公益性和产业性之间矛盾日益凸显,面对生存与竞争的压力,以及社会现实与文化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广大教师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和心理矛盾,浮躁之风和功利心态已然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角角落落。许多新上岗教师都是“70甚至“80,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背景,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主体意识高度觉醒,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有时甚至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教育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各种挑战和要求。由于获取信息途径的多元和开放,新兴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求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和平等,多元文化要求培养学生理性判断的能力,而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这种能力将直接决定到能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取向的道德判断等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催生了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大多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教学工作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既教书又育人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四有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我们身处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知识获得途径空前广阔的时代,学校非学习知识的唯一之选,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网络时代向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我们身处一个嬗变的社会——“市场代替计划其给社会带来的变革远非经济领域。教育正越来越多的带上市场的痕迹,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而随着一个多元化社会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日趋多元化,民主社会、法制文明对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师的从教行为势必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滋长了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一些高校教师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师德修养的滑坡,科研至上,论文就是一切个人至上,利益就是一切等错误的认知理念还有机可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群体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难以转化为其实现个人价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主动诉求。因此,开展高校师德建设必须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进一步强化专业化发展师德为先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群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工作重心下沉至高校教师日常科研和教学的基础环节,广泛调动一切既符合高校教师劳动特点和思想特点,又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力量,实现高校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学术发展与人格完善相结合,专业发展与师德成长相结合。

传统上对大学教师的管理和绩效评估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大学人事管理,依靠外部行政压力,采用单一的量化奖惩性评估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则更强调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注重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以及未来发展的关心,从根本上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高校师德建设要注重以推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为契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高校教师的劳动和心理特点,推动师德建设从物本人本转变,积极探索和推进以发展性评估为主导、以奖惩性评估为辅助的新的教职工绩效考评体系,真正激发教师群体的内聚动力机制。

各种道德教育中,文化教育最为基本,影响也最为深刻。高校教师文化是指长期处于一定高校文化氛围中的高校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价值理念、角色认同等精神因素以及在这种精神因素长期支配下形成的行为模式。作为支配高校教师行为方式的深层精神因素,优秀的高校教师文化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生观、幸福观,并逐步树立起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和快乐感,最终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的终极关怀意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荀子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外在的人文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是巨大的。搞好师德建设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强大后盾。构成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因素包括:优良持久的校风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进取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

加强师德建设不能单纯依靠抽象说教,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舞台,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价值,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感受到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成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能够以旺盛的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发挥教职工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发动广大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问题决策。

育人为本既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终极使命。教师所承担的特殊角色及其工作是教育道德性的具体体现,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归宿,以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本身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的诉求为条件,推进高校师德建设不断由封闭走向开放。要致力于培养大师名师,精心培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领军人物,打造师德建设的高地和旗帜;要致力于构建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鼓励每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学过程;要努力培养教师成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实施者,创新是教师对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更新,是教师职业的新道德,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自主发展的根本动力。

作者:郭丽娟,工商管理学院团总支

上一条:德馨杯征文比赛获奖结果 下一条:重塑师道尊严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山东财经大学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