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师德建设 > 师德征文比赛 > 正文

博爱之心 师德之魂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21

爱之心 师德之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文明

社会的继承和发展是依靠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了满足自身这种需要,创造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因此,就产生教师这个职业。在人类历史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民众、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因此,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教师就其自身也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为此,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的修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的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几年来,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加强师德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 铸炼师德自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

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 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传统的仁义,博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实验室、办公室、教室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前财经大学的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大学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仅仅传授知识的禁锢中挣脱出来。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财经大学新形势下的教育新模式。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育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反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的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一条:善为师 美其道且慎其行 下一条:让师德在教育的队伍中发光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山东财经大学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