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职业能力提升 > 财大名师 > 正文

实至名归的称号——访“第二届全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王建敏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28

王建敏,1964年生人,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民商法学研究会理事。  

在“第二届全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法学院王建敏教授的身影。这一称号的获得,是这位法学教授经年累月用功的结果,是她学术精湛、为人师表的结果,也是她服务于社会的结果。

因为用功

说起用功,王建敏笑着告诉记者:“孩子小时候嫌我老是看书,不陪他玩,就悄悄地把我的书藏了起来,哈哈。我找了三四天,才在我老妈的床底下找到。”王建敏找到的这本书就是《商法学》。

因为用功,王建敏所讲授的《商学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组织商法学试题库建设。作为商法学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其他骨干教师一起,成功申报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作为商法理论与实务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与学院学术骨干共同论证申报的“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获批。

因为用功,她先后出版了三部学术著作,主编和参与编写的著作或教材六部,在《中国法学》等报刊上共发表论文近五十篇。主持承担教育部、中国法学会、山东省社会科学、山东省软科学等课题十二项,还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山东省软科学、山东省教育厅等课题七项。她的论文、研究报告、著作多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软科学等优秀成果奖。在“全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推荐表上,记者看到她的学术成果排列得密密麻麻,仅把这些成果的名称列出来,就足以令人眩目。这背后的付出,恐怕只有岁月知道。

因为用功,她学术精湛。她应邀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对《广告法》有关规定进行了解读,《朝闻天下》栏目以《 [济南]揭密:“女生家政”交钱见报》为题作了深入报道;她应邀对“POS机管理存在漏洞与法律盲区”问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新闻直播间》栏目作了相关报道;她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法制日报——法治周末》作了报道……她结合所学专业和所研究的课题,关注社会热点,服务社会,引起良好反响,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站得高 看得远

为了让学生们学到最先进的知识,王建敏着眼法学的国际学术前沿,力图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她广泛地与法界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交流学习,为学科建设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她积极联系国外学者到学院作学术交流,让老师和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去境外学习交流的情况。

王建敏的学生告诉记者:“王老师经常联系专家来作讲座,增加我们对法律热点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学术交流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诱人的讲座,诸如美国巴尔的摩大学法律图书馆助理馆长刘朱胜先生和该校法学院埃里克•B•伊斯顿教授等国外高校专家,也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等一线法律工作者。

“每当有名师讲座,导师都会通知我们”王建敏的学生们都这样说。 2011年5月,市检察院举办行政法学泰斗应松年的专题讲座,王老师是前一天晚上通知学生的。第二天她的学生们一个不少都去了。

另一次是在舜耕会堂的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扈纪华的《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主要问题》讲座,“导师曾几次跟我们联系,说如果参会的老师不是很多的话,她会带我们去听。”可见,只要有增长见识、增加学识、接触名家、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机会,她都会努力给学生们争取。

即便是学生不能参加的学术研讨会,王建敏也在会后把讨论的案例材料带给学生,“因为王老师参加研讨会带回的案例,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温衡自豪地说。

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法学教授,王建敏注重理论、社会热点 、典型案例相结合,课堂上结合案例细致地进行讲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将我国新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及时地补充到教学中去,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法律热点问题系统地介绍和讲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她一贯提倡要把“思考”与“行动”贯穿起来,争取通过实习教学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务能力。在她看来,思考是成功之源,行动是成功之本。她经常跟学生谈到,要思考实习的目的是什么?经过什么步骤和程序达到什么效果,而后积极行动。专业实习与课堂学习是同样重要的学习方式,必须通过实习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实务能力。这些理念,令学生收益匪浅。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王建敏多次带领研究生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旁听。经过积极努力,促成了我校法学院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实习,促进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请高院的法官给本科生上过课、做过报告,效果特别好。”王建敏告诉记者,通过对精选的典型的商事疑难判例进行评析和释解,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商法规范与民法规范的不同,也要注意其背后理念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商事审判为商法服务,为商事主体服务,为经济的发展服务。

“实习那些天,我们周一到周五在实习单位,周六周日常在办公室见到王老师,跟她交流每周实习的情况。”王建敏的学生感慨道, “ 老师告诫我们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与人交流沟通更重要,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在高院的实习机会难得,要谦虚向法官们学习,为自己日后能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王建敏对工作负责,对学生更负责,是学生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商法组研究生有十来个人,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王建敏的指导,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同学们的论文针对不同法律问题从不同角度的阐述,王老师听完后总能抓住重点,指出改正的方向。没有高深的理论素养是很难做到的,让人佩服。

“她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便利。”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这样评价王建敏。她的学生参加第二届驻济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她欣然应邀做现场点评嘉宾;她多次帮助学生修改的论文在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得法学分论坛二等奖时,她比她的学生更高兴;还有,为了能跟学生们亲切地交流,她还紧跟学生潮流,注册了人人网,把学生们加为好友,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交流。

对于老师的好,彭晓莉同学感触颇深:“就拿毕业论文来说吧。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题目不好找,为此多次找王老师沟通。”那时,王老师正好着手交通事故强制保险的一个案例,感觉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那段时间,彭晓莉基本上天天去找王老师,收集资料,列提纲,修改论文。有时赶上王老师也在写作,尽管思路被打乱了,她还是十分热情地接待自己的学生,一条一条地指出不足和修改意见。

“那天晚上十点多,我写完论文发给了老师。本以为王老师已经休息了。结果一刻钟以后,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她看了。” 后来,跟着王老师做课题时,彭晓莉的母亲病了,王老师知道以后经常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耐心地疏导晓莉怎样调和家里的气氛、怎样安抚妈妈的情绪。

对于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她,可谓无微不至。

“学业上王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生活上她同样是位母亲。” 她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也会关心学生们的个人感情问题等,她希望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能顺利。

在“王建敏教授获第二届全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的报道中,我们找到了这样的评价:“评出的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作风优良,为人师表,在省内外法学、法律界有较大影响,是我省法学理论研究的学科带头人。”

是啊,对于这样的称号,王建敏教授,实至名归。

上一条:“我只是一个小知识分子”——访山东省教学名师陈保启教授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山东财经大学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