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职业能力提升 > 财大名师 > 正文

“我只是一个小知识分子”——访山东省教学名师陈保启教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28

陈保启,教授,博士。燕山校区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副院长兼学校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精品课程《产业经济学》负责人,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价格学会高校价格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理事。第六届山东省教学名师。

周四,天气晴好。下午三点半,记者如约来到一号教学楼603-1办公室,见到了刚刚开完会回来的陈保启教授。三杯茶水,围一张方形的茶几,认真地听着并记录下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稍做沉思,陈保启教授娓娓述起自己的教学心得。

“得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幸事”

陈保启出生于1966年,儿时的日子清苦而平淡。虽然成长环境、学习条件都远不如现在,但“内心都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望”,相信这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1984年9月,陈保启顺利考入原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经济系物资经济专业学习,1988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大学里,他对学习的那份执着和认真劲儿是出了名的,有一次竟然半夜拿着写好的论文跑到老师家里去,请老师给看看。陈宝启回忆说 “当时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要求都特别严格,那种严谨和一丝不苟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教师本是个平凡的职业,其特别之处就在于要在平凡之中认真、细致、用心地去上好每一堂课。陈保启主讲的《产业经济学》是省级精品课程,在学生中评价极高。“在我看来学习经济学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学生却感到非常痛苦。”陈保启说,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空讲理论,念念课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凡是听过陈老师课的学生也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在讲课过程中注意结合企业的现实案例,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把抽象的概念讲授得生动形象且通俗易懂,不枯燥,因此同学们也都喜欢听他的课。

在授课中,陈保启发现,不是学生能力不行,而是眼界不够开阔。他对自己在北京读博时的经历记忆犹新:北大、清华的学生都在阅读世界顶级经济学杂志,而当时自己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些杂志的名字。这就是差距啊!正因为这个“小刺激”,在教学中他更加注意提高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他给学生设立了公共邮箱,学生很方便地就能看到热点问题的相关材料,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们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他还通过给学生推荐网上公开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陈保启坚信,教师只有具备学识与人格的双重魅力,才会赢得学生的敬重与热爱,也才能培养出学识和人格兼备的学生。针对现在大学生意志力薄弱,耐不住寂寞的现象,他显得很焦虑,“能考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分数都很高,也都很聪明,具有极大的潜能,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引导和挖掘。在学习中,要让他们时时有所收获,遇到问题不要害怕,要愈挫愈强,坚持住方可成才。”

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陈保启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也不遗余力。回想自己年轻时做学问的艰辛和曲折,他更愿青年教师能站在他的肩膀上成长,给学生造就一支可持续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他的做法就是 “放手让青年教师自己去干,在干中学”。无论是在学生的栽培上、青年教师的提携上,还是助手的培养上,陈保启都很注重对他们能力的激发,也因为这样陈保启收获了更多教学之外的快乐。

“得英才而教之乃人生的一大幸事。”从教23年来,他授过课的学生不计其数,来自大江南北,工作在各行各业。当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为社会所用,当看到青年教师在不断成长为中坚力量,一种骄傲感便油然而生,“这种幸福也是非他人所能体会到的”。

“创新是教学改革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校自08年秋开始组建创新实验班,这是教学改革中的有益探索。“我们不比其他底子厚实的名牌高校,我们的学生该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教学也该有自己的特色。”作为经济学创新实验班的具体负责人,陈保启要负责学生选拔、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虽然每天很忙,但他乐在其中。

陈保启认为:如果不转变学生们高中学习的思维方式,大一就上成了高四,大二就成了高五。这一席话的背后是陈保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思。

自成立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来,他在创新教学上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以科学研究为平台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通过对重点章节授课内容研究现状、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的的深入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功能不是首先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蕴含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与理解力,以便使他们能在未来无法预料的世界中,做出合理的选择。他认为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了让同学们轻松地步入经济学大门,他让同学们看《大国崛起》、《华尔街》、《公司的力量》等与经济学相关的电视记录片,在对经济学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同学们去了解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述理论,边看边想、边读边写,一步步激发他们进行专业学习的兴趣。他经常告诉学生:“大学不要只盯着四、六级,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学会‘小题大做’——从细微的现实问题入手进行经济学的大思考。”

陈保启桌子上放着厚厚一摞笔记本,都是学生的习作。他拿出其中一本翻阅给记者看,本子上整齐、隽秀的字迹记录着同学就当下经济热点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等著作的阅读思索和自主分析。而每一本,陈保启都会认真看,并进行批注,然后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虽然这无形当中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但他并不觉得是负担,“能看到学生写出并发表一篇文章,比自己发表论文还要高兴。”

2008级经济学创新班的学生,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研究型教学的成绩不仅体现在发表学术论文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教学改革意味着更多的付出。陈保启研究型教学模式成功的背后是对教育工作的无私奉献。在研究型教学的启发下,许多学生对学术问题兴趣大增,更爱学习,经常跑去陈保启的办公室请教问题。他总是有求必应,从研究方向、论文选题等方面给予细致指导。近年来,创新实验班学生在学术论文发表、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为全校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以知识回报社会是我一生的追求”

“教师要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有机统一。只有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会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会使科研有的放矢。”陈保启教授一直潜心治学,不仅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学术研究上也有所建树。近年来,陈保启在《财贸经济》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课题等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10余项,荣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等奖励。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陈保启教授是国内较早进行服务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者,其研究成果《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等论文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奠定了其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正因为他在服务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在山东省发改委和我校共同支持下,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成功组建。

“作为高校教师,既要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又要做好学问,多做服务社会的工作。”一直以来,陈保启一直把“研究经世致用学问,精其所长培育英才、回报社会”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目标。陈保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承担了多项各级政府委托的研究课题,主持制订了冠县、济宁市、巨野县等多个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为当地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先后主持了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山东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预测研究》、《山东省商务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参与了国家发改委课题《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等政府部门委托的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制订山东“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今年11月5号,陈保启就要去宁夏挂职,用行动实践他“以知识回报社会”的追求。

平易,谦和,踏实,这就是陈保启不变的“知识分子”本色。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爽朗的笑声,用经济学原理解释问题的幽默风趣,无一不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他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他始终奉为座右铭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一个知识分子几十年如一日钻研经世致用学问,以己所长培育英才、回报社会的心。

上一条:学校聘任陈立齐教授为海外名师 下一条:实至名归的称号——访“第二届全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王建敏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山东财经大学工会委员会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